本標準規定了生態影響評價的一般性原則、工作程序、內容、方法及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建設項目的生態影響評價。
規劃的生態影響評價可參照本標準執行。
本標準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
GB/T 19485 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GB/T 20257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
GB/T 21010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HJ 2.1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
HJ 2.3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
HJ 610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
HJ 624 外來物種環境風險評估技術導則
HJ 710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HJ 964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
HJ 1166 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范——生態系統遙感解譯與野外核查
HJ 1173 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范——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SC/T 9402 淡水浮游生物調查技術規范
SC/T 9429 淡水漁業資源調查規范 河流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生態影響 ecological impact
工程占用、施工活動干擾、環境條件改變、時間或空間累積作用等,直接或間接導致物種、種群、生物群落、生境、生態系統以及自然景觀、自然遺跡等發生的變化。生態影響包括直接、間接和累積的影響。
3.2
重要物種 important species
在生態影響評價中需要重點關注、具有較高保護價值或保護要求的物種,包括國家及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所列的物種,《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中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瀕危(Endangered)和易危(Vulnerable)的物種,國家和地方政府列入拯救保護的極小種群物種,特有種以及古樹名木等。
3.3
生態敏感區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
包括法定生態保護區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態功能、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其中,法定生態保護區域包括:依據法律法規、政策等規范性文件劃定或確認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世界自然遺產、生態保護紅線等區域;重要生境包括:重要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棲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遷徙鳥類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動物遷徙通道等。
3.4
生態保護目標 ecological protection objects
受影響的重要物種、生態敏感區以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物種、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空間等。
4.1 基本任務
在工程分析和生態現狀調查的基礎上,識別、預測和評價建設項目在施工期、運行期以及服務期滿后(可根據項目情況選擇)等不同階段的生態影響,提出預防或者減緩不利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制定相應的環境管理和生態監測計劃,從生態影響角度明確建設項目是否可行。
4.2 基本要求
4.2.1 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盡量避讓各類生態敏感區,符合自然保護地、世界自然遺產、生態保護紅線等管理要求以及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
4.2.2 建設項目生態影響評價應結合行業特點、工程規模以及對生態保護目標的影響方式,合理確定評價范圍,按相應評價等級的技術要求開展現狀調查、影響分析及預測工作。
4.2.3 應按照避讓、減緩、修復和補償的次序提出生態保護對策措施,所采取的對策措施應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或修復生態系統功能。
4.3 工作程序
生態影響評價工作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工作程序見圖 1。
第一階段,收集、分析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文件以及所在區域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生態敏感區以及生態環境狀況等相關數據資料,開展現場踏勘,通過工程分析、篩選評價因子進行生態影響識別,確定生態保護目標,有必要的補充提出比選方案。確定評價等級、評價范圍。
第二階段,在充分的資料收集、現狀調查、專家咨詢基礎上,根據不同評價等級的技術要求開展生態現狀評價和影響預測分析。涉及有比選方案的,應對不同方案開展同等深度的生態環境比選論證。
第三階段,根據生態影響預測和評價結果,確定科學合理、可行的工程方案,提出預防或減緩不利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制定相應的環境管理和生態監測計劃,明確生態影響評價結論。
?
5.1 工程分析
5.1.1 按照 HJ 2.1 的要求開展工程分析,主要采用工程設計文件的數據和資料以及類比工程的資料, 明確建設項目地理位置、建設規模、總平面及施工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時序、建設周期和運行方式, 各種工程行為及其發生的地點、時間、方式和持續時間,以及設計方案中的生態保護措施等。
5.1.2 結合建設項目特點和區域生態環境狀況,分析項目在施工期、運行期以及服務期滿后(可根據項目情況選擇)可能產生生態影響的工程行為及其影響方式,判斷生態影響性質和影響程度。重點關注影響強度大、范圍廣、歷時長或涉及重要物種、生態敏感區的工程行為。
5.1.3 工程設計文件中包括工程位置、工程規模、平面布局、工程施工及工程運行等不同比選方案的,
更多技術指南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指南全文:
下載地址:《HJ 19-2022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