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標準規定了環境專題空間數據加工處理的通用流程,環境專題空間數據分類及圖示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環境質量、污染源排放、環境風險管理、生態保護、核與輻射以及環境監管等環境業務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的加工和處理。
本標準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條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3095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T 15190 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
GB/T 16820 地圖學術語
HJ/T 416 環境信息術語
HJ/T 417 環境信息分類與代碼
HJ 522 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類別代碼(試行)
HJ 633 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
HJ 724 環境基礎空間數據加工處理技術規范
HJ 744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狀況評估技術規范
LY/T 1764 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技術規程
環辦[2008]39 號 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
環辦[2011]22 號 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空間數據 spatial data
表示空間實體的位置、形狀、大小和分布特征諸方面信息的數據,適用于描述所有呈二維、三維和多維分布的關于區域的現象。
[HJ/T 416,定義7.140]
3.2
專題地圖 thematic map
著重表示自然或社會現象中的某一種或者幾種要素的地圖。
[GB/T 16820,定義7.5]
3.3
環境基礎空間數據 environmental fundamental spatial data
環境保護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采集、生產、加工的具有空間位置的環境業務數據。
[HJ 724,定義3.13]
3.4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 environmental thematic spatial data
以環境基礎空間數據為基礎,按環境管理業務分類或分級集中表現某種主題內容的空間數據。
[HJ 724,定義3.14]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的加工處理通用流程包括:專題空間數據準備與設計;編輯與制作;專題圖整飾。
4.1 準備與設計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編輯制作前的準備和設計工作包括:
a)根據專題空間數據制圖的目的任務和用途,確定地圖的選題、內容;
b)針對專題空間數據覆蓋范圍和類型選擇地圖投影及參數;
c)根據專題空間數據的詳細程度、用途及精度,結合區域大小選擇地圖比例尺;
d)采集、加工、處理和分析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的資料;
e)了解制圖區域或制圖對象的特點和分布規律;
f)根據專題數據的類型和特點選擇表示方法和圖例符號。
4.2 編輯與制作
4.2.1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加工處理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加工處理主要包括:
a)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編輯。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矢量化和格式轉換。
b)環境專題空間數據投影坐標轉換。根據制圖的地圖投影設計,將數據統一到同一投影坐標體系。
c)環境專題空間數據裁切。根據制圖范圍,提取專題數據內容與范圍。
d)環境專題空間數據分層控制和符號化。根據數據專題,進行合理分層和符號設計。
e)空間對象平滑處理。根據空間數據的比例尺和專題圖設計要求,合理采取空間對象簡化或平滑處理。
f)環境專題空間數據取舍。根據數據密度,按間距、長度或面積進行取舍。
g)屬性數據的編輯。屬性數據的規范化、標準化,便于對象標注與查詢過濾。
4.2.2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要素提取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要素應包含三個方面,數學要素、環境專題要素和地理底圖要素。
1)數學要素:坐標網、比例尺、地圖定向等內容。
2)環境專題要素:環境專題要素是環境專題地圖的主要要素,編輯和制作過程中首先進行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的內容取舍,將一種或幾種與主題相關聯的要素詳細顯示,其他要素概略顯示。
3)地理底圖要素:地理底圖作為專題地圖的基礎,一般包括境界線、行政中心、河流、道路等,反映區域的基本地理狀況。
4.2.3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特征提取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的空間特征歸納為三大類:
1)分布面積較小或呈點狀分布,如污染源分布等;
2)線狀或帶狀分布,如交通噪聲污染源等;
3)離散或連續面狀分布,又可分為:a)間斷而成片分布于廣大面積上的,如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等;b)在大面積上分散分布的,如環境功能區劃等。
根據環境專題數據的空間特征,在制作專題圖時可參考附錄A的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符號和配色方案,常見的環境專題圖參見附錄B、C、D、E和F。
4.2.4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表現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推薦采用幾何符號表示,具有以下構圖方法:
1)輪廓變化:輪廓線的粗細、虛實和結構變化;
2)內部結構變化:在幾何輪廓的基礎上附加線條、圖形;
3)方向變化:符號的旋轉變形;
4)變形:一個幾何圖形可演變多個圖形;
5)組合:幾個幾何圖形可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圖形符號;
6)顏色:同一符號賦予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含義。
4.3 專題圖整飾
專題圖配置應包括圖名、比例尺、指北針和圖例,根據制圖需要可添加圖廓、經緯 網、注記、制圖數據源、制圖單位、成圖時間等要素,以保證圖件清晰易讀,層次分明, 富有美感。
常見的環境專題空間數據的圖示方法有定點符號法、線狀符號法、范圍法等,其空間特征見表 1。
更多標準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全文:
下載地址:《HJ 927-2017 環境專題空間數據加工處理技術規范》